-
咨詢服務CONSULTING SERVICE
-
精細加工FINE MACHINING
-
廠家直銷DIRECT DEAL
-
大量現貨LARGE STOCK
-
來圖訂制CUSTOM DRAWING
據了解,目前全球碳纖維產能約3.5萬噸,中國市場年需求量約6500噸,是碳纖維消費大國。但2007年,我國碳纖維年產能僅為200噸左右,且主要是低性能產品,沒有形成規(guī)?;a業(yè)。大部分依賴進口,價格非常昂貴。例如,標準T300的市場價格高達4000 ~ 5000元/公斤。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支撐,國內企業(yè)尚未掌握完整的碳纖維芯關鍵技術。我國碳纖維的質量、技術和生產規(guī)模遠遠落后于國外,高性能碳纖維技術被西方國家壟斷和封鎖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從技術研發(fā)到產業(yè)化難度更大,因此碳纖維真正實現國產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。由于市場供不應求,近年來國內出現了“碳纖維熱”,許多科研院所和企業(yè)開始了碳纖維研究或千噸級產業(yè)化項目。不過,專家指出,雖然目前國內市場對碳纖維產品的需求很大,但盲目發(fā)展的風險很大,這幾個千噸級項目實施幾年后市場出現過剩將是必然的。
本地化是關鍵。
據記者了解,國家發(fā)改委于2008年至2009年組織實施了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高技術產業(yè)化工程,重點支持碳纖維、芳綸纖維、高強聚乙烯纖維及其高性能復合材料生產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產業(yè)化示范,以滿足國民經濟、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需要,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(yè)。
在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項目上,國家將重點支持1000噸高性能碳纖維和聚丙烯腈原絲生產技術,預氧化爐、碳化器等大型關鍵設備制造,紡絲油劑、碳纖維上漿劑、預浸料等重要輔助材料開發(fā),高性能樹脂基材料開發(fā),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產業(yè)化。制定和完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、產品和應用的相關標準。
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,業(yè)內專家建議,我國應加強規(guī)劃引導和整合,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,聯(lián)合攻關碳纖維技術,優(yōu)先研發(fā)聚丙烯腈原絲,堅持產業(yè)化和研發(fā)布局,突破國產碳纖維關鍵技術和裝備。材料、化工、裝備等領域要抓住國產大飛機建造的機遇,建立符合國際規(guī)范的我國碳纖維標準和技術體系,為未來國產大飛機的應用做好準備。
發(fā)展的機會來了。
碳纖維復合材料因其獨特而優(yōu)異的物理化學性能,廣泛應用于火箭、導彈、高速飛機等航空航天工業(yè),以及化工機械、車輛、運動器材、紡織、醫(yī)療等領域。比如碳纖維、塑料等復合材料制成的飛行器,以及衛(wèi)星、火箭等航天器,不僅推力大、噪音低,而且由于質量小、功耗低,可以節(jié)省大量燃料。
據悉,飛船重量每減輕1公斤,可使運載火箭減輕500公斤。去年的超大型飛機A380,復合材料比例已經達到23%。預計2010年問世的A350超寬客機,高性能輕量化結構將達到62%,成為空客首款全復合材料機翼飛機。輕量化“外衣”不僅能有效克服自重與安全的矛盾,還能大大降低飛機能耗。以A380為例,其首架飛機的百公里人均油耗不到3升,而A350的百公里人均油耗僅為2.5升,幾乎與現在的轎車相當。
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,溫家寶總理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明確指出,2008年,我國將全面啟動實施大飛機重大工程,這為包括碳纖維在內的許多化工新材料的發(fā)展提供了契機。
缺乏核心技術
因為碳纖維神秘的面紗還沒有揭開,所以人們還不能直接用碳或者石墨來制造它。他們只能使用一些含碳有機纖維(如尼龍、腈綸、人造絲等。)為原料,并將有機纖維與塑料樹脂結合碳化制成碳纖維。根據原材料和生產方法的不同,碳纖維主要分為聚丙烯腈基碳纖維、瀝青基碳纖維、粘膠基碳纖維等。

